12怒漢:大審判


 "We talk, we chat, and we do nothing."

 「12怒漢」,在記憶裡是曾經聽過、歸類在爹娘年代的經典老片區,乍聽片名真以為是有肌肉男在扭打的電影,看了俄國導演尼基塔‧米哈爾科夫(Nikita.Mihalkov)再次重拍的「12怒漢:大審判」,才了解了這部片的內涵,這個故事值得令人再三玩味的原因。

 故事的開始,12名陪審團成員鎖在學校體育館裡,外頭有個警衛看守,無聊的警衛只能靠著把玩手機打發時間,他的職責也就是看守這些陪審團員,在討論出結論前,他們誰都不能離去,不能與外界接觸。

 12名陪審團,12名來自各行各業的男子,有企業家、有計程車司機、有醫生、有演員、有墓園看守人...各式各樣的,他們聚在一起,決定一起殺人案件的嫌疑犯「有罪」或「無罪」。嫌疑犯是一位來自車臣的16歲青年,被害者是帶領車臣青年逃離戰亂來到莫斯科的俄羅斯軍官,並成為了他的養父。

 



 故事的主體還是圍繞在12位陪審團員之間,從1:11票的無罪對有罪,到一路上的角力、辯論與證據挖掘,判斷有罪無罪的觀點當然是這部片的重點,但更精彩的卻是12位演員的各自發揮。每一幕裡,說台詞的人當然贏得了攝影鏡頭的青睞,但旁邊人沒閒著,小動作、大情緒,剛看時還真覺得這是齣舞台劇吧!怎麼會每個角色都這麼鮮明。

 12個角色不以鏡頭多寡來均分整齣戲,而以該角色的性格來決定輕重,懦弱的人不會發癲似的站起來與反對者對罵,充滿恨意的角色也絕不會吝於每每跳出來壓迫他人承認這是樁最卑劣的罪惡,心胸的狹隘與寬闊,一個人勇氣的大小,好像讓12人自動分為正反兩方,而在討論過程中一個個角色掀起了自己內心最難以觸碰的一塊,當同理心出現,身段柔軟,也漸漸的讓劇情往正的一方前進。然後,壞人被好人感化,故事有了個令人放心的結尾。

 不過,「12怒漢:大審判」能點到內心最深的點,卻是劇情最後的回馬槍,完全的正義並不見得能導出最令人放心的結果,看似不公義的決定,在當下也許反而才是更妥當的。判斷出男孩有沒有殺人當然重要,但當陪審員對男孩的無辜投與贊同票時,有幾個人想到這個不會說俄羅斯語的車臣男孩在無辜釋放之後的人生?

 我們覺得我們下了一個很正確的決定,面對了它、戰勝了反對的意見,但我們有幾人能體認到這個時點的決定會導致下個時點的結果,我們願意花多久的時間來繼續為我們的每個意見負責?

 "We talk, we chat. and we do nothing."大致上,我們是這樣肆無忌憚的發表言論,然後每天又向新的一天邁進。



 很奇特的觀影感想,停留在心裡最久的竟然不是判斷事情的角度或戰亂中人民的悲慘,而是我到底有沒有勇氣跟劇中人一樣對一個陌生人下決定,然後貫徹衍生而來的責任?


<相關網站>
電影介紹:12怒漢:大審判/開眼電影網

※台灣版海報,很像大衛魔術的廣告!海報中的大衛就是劇中的評審團主席一角,而且就是導演!(《烈日灼身》也是成名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awPa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