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爾也會有這麼灑狗血的時刻,打開Real Player,裡面只放一首歌,然後連續聽一百次,聽到耳膜穿孔、眼光泛淚、頭皮發麻、雞皮竄出......
  總之就是打算將這首歌的一輩子的份量,一次聽完,直到頭暈現象終於出現時,再把它放到一邊。然後,在下個季節的同一個時點,又把它拿出來,再放進音樂清單中,繼續把下輩子的份量用掉。
 
  最近被我蹂躪的歌就是Bob Marley的雷鬼國民歌「No Woman No Cry」。

 
  因為對夏天與對海洋的渴望,開始蒐集適合海邊的音樂,然後我找到這個人、這首歌,這個我已經聽過萬遍卻不知源起的節奏,這首已經被翻唱到濫的無敵老歌。
  不過,若是沒有繼續看Bob Marley的故事,也許並不會勾起想把它聽到爛的欲望,沒有影像投射的東西,是很難對它抱持熱情的。

  Bob Marley的故事開頭是這樣說的:

  「屬於那種一代人中才可能出現一個的偉人。

  怎麼會有這樣的形容詞?什麼樣的人可以被人這樣形容?在想像裡,不會有任何一個歷史課本上的人值得被這樣稱呼的,那些被擺個、擱著,已經被審判過或等著被放上天坪的人物,都不是會被這樣形容的啊。

  40年代,一個在貧民窟長大的亞買加孩子,流著白人海軍與黑人女僕的血。這樣的出身讓他在成了世界知名歌手之後,還是知道如何當個凡人。

  
  1961年,Bob Marley開始了他的演藝生涯,與他的樂團The Wailers(哭泣者)以一種熱情的音樂征服了亞買加全國,這種音樂就是雷鬼。
  1972年,Bob Marley一連推出兩張專輯“Catch A Fire”“Burnin'”,引起當時評論界與藝術界的一致好評,於是世界知名就這麼來了。1975年,Marley的世界巡演,更讓他的音樂遍及全球,數百萬人都在為他的成功歡呼。
  
  1976年,在一次演唱會的政治槍擊事件後,Marley暫時離開了他的故鄉亞買加。直到兩年後,Bob Marley再次回國,在一場名為“One Love, One Peace”演唱會上,將亞買加總理與其政敵之手雙雙握起舉起,對當時正處於政治暴力頻傳、分裂的亞買加來說,這是一個歷史的轉折點。

  故事進行到此,Bob Marley所擁有的乖桀命運,確實符合所有受歡迎的傳記人物所該具備的條件,故事性的前因與激情的過程,他都有了。

  接著,Bob Marley開始了一連串為國家、為他的祖居地非洲艾塞俄比亞發聲的動作,把他的理念用歌聲唱了出來,直到1980年為止。
  19809月,於散步途中昏倒的Bob Marley,被診斷出患了癌症,緊接著便赴德國治療了。但由於病情始終不見好轉,最終還是決定啟程回到故鄉亞買加,過完人生的最後一程。不過,一切為時已晚,當飛機飛至邁阿密時,他的病情開始惡化,於1981年的51136歲的Bob Marley在邁阿密的醫院裡寫下了最後一句話: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清晨,我完成了工作,飛回了故鄉。」
  (擷取與改寫自鮑勃‧馬利作品及雷鬼音樂及介紹

  好吧,我承認我在看到最後這句話時,眼淚差點迸出來,而那合不合資格的問題,全都被扔到背後去了。

  就是這股衝動,開始瘋狂搜尋「No Woman, No Cry」的各個版本,Bob Marley第一次唱這首歌的演唱會版本,於專輯「Natty Dread」中的首發版本,還有更多後續人翻唱的,男歌手、女歌手、樂團,英文、西班牙文、XXX(還有韓文勒),雷鬼風、民謠風、Bossa Nova風,什麼亂七八糟的都抓了一堆。

  瘋狂了好一陣子,在論文與網路兩邊畫面切換來切換去後,終於過癮的把每一種版本都聽了。
  其中,最符合我對雷鬼的喜好標準,還是原唱Bob Marley的第一次演唱會版本,也許是因為在伴奏的地方可以聽到那種最粗糙的吉他噹噹聲。

  今年夏天的海邊,我會帶著這首歌,呆呆的望著沙灘,搖頭晃腦的繼續咬著歌詞:
  「No, Woman, No Cry
   No, Woman, No Cry
   ……
   
In this great future, you can’t forget your past;
   So dry your tears, I seh
   ……
   everything’s gonna be alright
   everything’s gonna be alright
   ……」


《網站連結:Bob Marley與雷鬼音樂介紹
《音樂連結:附錄Bossa Nova風版本的一篇網誌:[日惹] No woman, No cry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awPa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